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承蒙大师垂青,吾辈更须努力:感谢陈国璋教授使用我司探针进行病例验证及报道
时间:2019-11-03

热烈祝贺“2019年陈国璋教授及卓华教授系列讲座暨上海市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新进展学习班”11月3日在上海顺利召开。宽阔的双层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国内的病理同行们认真聆听大师的风采。


早上的讲课过程中,陈国璋教授分享了一例“胃母细胞瘤”病例,此例病例最终用我司GLI1断裂探针得以确诊。陈教授向大家表扬了我们,说此探针到处找寻都没找到,但是我们国产公司却已经研发出来,并秀出了我们公司的网址。此处激动并害羞好一会~~


16654577187275575.jpg


胃母细胞瘤于2009年首次被Miettinen等人命名报道,其具有形态学较一致的两种细胞成分,卵圆形或梭形细胞(细胞核类似于平滑肌肿瘤或胃肠道间质瘤)及上皮细胞(呈簇状或条索状)。免疫组化显示其有上皮成分表达AE1/AE3、CK18和CK7,不表达CK5/6、CK20和EMA;间皮成分表达vimentin和CD10;两种成分均不表达CD34、CD99、ER、CD117、SMA、desmin、S100、P63、calretinin、chromogranin、synaptophysin、CDX2和TTF-1。由于此肿瘤与其他器官的母细胞瘤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Miettinen等人建议将这一独特的、至少是低度恶性的胃上皮-间叶性肿瘤命名为“胃母细胞瘤”。


此肿瘤命名报道后,国内也陆续见有报道。后来,随着分子进展,发现此肿瘤伴有重现性MALAT1-GLI1融合基因;而对照组病例(包括双相型滑膜肉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韧带样纤维瘤病、EWSR1-FLI1基因融合的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胃肠道间质瘤、丛状纤维黏液瘤、Sonic hedgehog型髓母细胞瘤、正常胃粘膜和固有肌层)都无MALAT1-GLI1融合基因。(上两段摘自作者“慧海拾穗”写的文章“同“母”异父的两姐妹:《胃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

 

我司一直以来专注于病理诊断相关新靶标探针的开发并积极注册报证,在此肿瘤见于报道后,我司立即着手开发,且取得GLI1断裂探针的一类产品注册证。


陈教授在公开场合表扬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到大师的情怀,是希望我们国产品牌越做越好的。我们后辈当须更为努力,认真做事,方可不负大师的殷切期望!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