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为分子病理诊断领域的前沿技术,不仅为分子病理诊断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更持续为病理精准诊断能力升级赋能。为进一步推动FISH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助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分子病理精准诊断水平,2025年9月20日,“智汇医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荧光原位杂交(FISH)培训班暨四川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于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本次培训班由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四川省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承办,吸引了省内外分子病理领域专业人士参与。
会议伊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主任张红英教授致辞,她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病理领域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明确本次培训班的核心宗旨:一是强化FISH技术全流程质量控制能力,推动各级医院逐步精通FISH技术的操作规范、阅片逻辑与诊断标准;二是搭建跨单位、跨区域的专业交流桥梁,促进临床实践工作者分享经验、破解难题,为分子病理诊断水平整体提升奠定基础。
本次培训班学术环节分为上午、下午两大时段,围绕淋巴瘤、软组织肿瘤、乳腺癌、肺癌等多疾病领域的FISH技术应用,以及质控管理、操作规范等核心主题展开,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除学术分享外,本次培训班特别设置FISH实验实操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FISH组组长陈敏教授带队,组内核心技术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围绕“FISH制片流程”“阅片技巧”“结果记录规范”等实操内容,为学员提供手把手指导。学员们积极参与实操练习,结合上午所学理论知识提问交流,在实践中深化对FISH技术的理解,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本次荧光原位杂交(FISH)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省内外分子病理领域专业人士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平台。从“多疾病领域FISH应用”到“全流程质量控制”,从“理论知识分享”到“实践操作教学”,培训内容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既破解了临床实践中的技术难点,又统一了关键技术的应用标准。
此次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四川省内外医疗机构FISH技术应用水平,更将推动分子病理诊断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加强病理学科建设、保障临床患者诊疗质量与安全注入新动能。

